- · 《当代旅游》栏目设置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收稿方向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投稿方式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征稿要求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刊物宗旨[05/28]
旅游对民族地区饮食文化变迁的影响及路径选择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引言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、独特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,藏民族地区造就出自由、坚韧和勇敢的民族特性。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藏民族积累了丰富的饮食文化知识,逐渐形成了一
引言
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、独特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,藏民族地区造就出自由、坚韧和勇敢的民族特性。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藏民族积累了丰富的饮食文化知识,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体系,饮食种类、饮食器具、饮食礼仪等饮食文化体系,呈现出多样性、独特性、多元性等特点。因此,探索藏民族饮食文化对丰富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马克思提出,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餐桌是联络感情、进行社会交往、增进感情的场所,而食物是维系社会网络的纽带,在藏族家中,多数家庭的早餐以酥油、糌粑为主,吃酥油、糌粑是强化年轻一代民族认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式,是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[1]。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,藏民族多摄入高能量的肉食类或奶制类食物,而汉族则多以粗粮为主,对食物的不同选择造就了群体的边界。酥油、糌粑等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其已经成为民族认同的符号,这种认同使传统饮食得以保存和延续。
由于其历史原因和地理因素影响,西藏的饮食文化元素保留相对完整。饮食文化不单单是以饱腹为目的,而是基于宗教礼节、利他为目的文化性。其文化影响较广泛,如对事物所持有的欲望限量等。
一、藏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构成要素
西藏在多数人眼中是神秘的,其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地域文化。其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其当地的物质资源以及人文历史是密切相关的,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和走访调查,将藏族饮食文化的具体构成分为3 个基本要素,即饮食种类、饮食器具、饮食礼仪。
从地理区位来看,西藏呈现典型的高原气候,该气候具有日照足、气候温差大、干燥多风等特征。因此,形成了独具西藏特色的食物种类。早期,西藏地区传统的农产品有青稞、油菜、土豆、酥油、牛羊肉及奶酪等,大米、小麦当地并无生产[2]。藏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多呈现出高原生活特性,对于从事畜牧业的藏族人民来说,因日常体力需要和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,食物多以自制奶酪以及肉类等较为单一的食物为主。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藏族人来说,其食物来源则相对具有多元化的特征。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,形成了以酥油、肉食、糌粑、茶、青稞酒等为载体的多样文化。
从生产资料来看,藏族传统饮食器具也极具特色。生活在平均海拔3 400 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的藏民族,为适应特殊的自然环境,形成和发展出适合自身生存的独具地域性特色的饮食。同时也创造了与这些特定的饮食相符合的饮食文化,其中,饮食器具文化所体现出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、审美习惯、宗教信仰以及价值取向等是最为重要文化内涵[3]。藏民族有关饮食器具的记载较少,只能从西藏博物馆现存的文物和文献去探究。藏族传统的饮食器具无论是器具造型、制作材料、器具类型和装饰艺术,都有自然崇拜和农牧文明的影子,表现出极强的民族特色。
从历史发展来看,藏族传统文化更注重出世文化,对世俗文化范畴的吃饭问题未给予充分的论述和记载,仅在一些高僧大德的传记和密宗佛事仪轨中略有记载。藏族先民观念当中,今生来世两者更注重来世,且在身体力行中因果衡量的观念已根深蒂固,同时藏族赋予善良和淳朴的代名词也归功于此。在藏族餐桌礼仪方面也受到以上影响,对入座顺序、用餐礼仪、辞别方式、餐桌摆设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礼仪制度。这些礼仪制度在民俗文化的范畴中具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内涵,且历史源远流长[4]。
综上所述,西藏传统饮食文化与传统文化相适应,限于地理环境、科学技术、人文历史的影响,在饮食种类、饮食器具、饮食礼仪表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。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根植于藏民族的性格特征,藏民族的特征又反作用于传统文化,进一步强化了其对族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二、旅游对藏民族饮食文化变迁的影响
青藏线开通后,内地与藏区的交流更加密切。神秘的西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,藏族的热情好客以及藏地深厚的文化魅力,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来到西藏旅游。2019 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4 012.15 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19.1%。其中,接待入境游客54.19万人次,增长13.8%;接待国内游客3 957.96 万人次,增长19.2%。实现旅游总收入559.28 亿元,同比增长14.1%。其中,旅游外汇收入27 907 万美元,同比增长12.9%;国内旅游收入540.44 亿元,同比增长14.1%。旅游对当地藏民的文化、观念、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具体表现在以下6 个方面。
文章来源:《当代旅游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lyzz.cn/qikandaodu/2021/0730/16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