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旅游对民族地区饮食文化变迁的影响及路径选择

来源:当代旅游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3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引言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、独特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,藏民族地区造就出自由、坚韧和勇敢的民族特性。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藏民族积累了丰富的饮食文化知识,逐渐形成了一

引言

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、独特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,藏民族地区造就出自由、坚韧和勇敢的民族特性。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藏民族积累了丰富的饮食文化知识,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体系,饮食种类、饮食器具、饮食礼仪等饮食文化体系,呈现出多样性、独特性、多元性等特点。因此,探索藏民族饮食文化对丰富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马克思提出,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餐桌是联络感情、进行社会交往、增进感情的场所,而食物是维系社会网络的纽带,在藏族家中,多数家庭的早餐以酥油、糌粑为主,吃酥油、糌粑是强化年轻一代民族认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式,是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[1]。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,藏民族多摄入高能量的肉食类或奶制类食物,而汉族则多以粗粮为主,对食物的不同选择造就了群体的边界。酥油、糌粑等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其已经成为民族认同的符号,这种认同使传统饮食得以保存和延续。

由于其历史原因和地理因素影响,西藏的饮食文化元素保留相对完整。饮食文化不单单是以饱腹为目的,而是基于宗教礼节、利他为目的文化性。其文化影响较广泛,如对事物所持有的欲望限量等。

一、藏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构成要素

西藏在多数人眼中是神秘的,其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地域文化。其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其当地的物质资源以及人文历史是密切相关的,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和走访调查,将藏族饮食文化的具体构成分为3 个基本要素,即饮食种类、饮食器具、饮食礼仪。

从地理区位来看,西藏呈现典型的高原气候,该气候具有日照足、气候温差大、干燥多风等特征。因此,形成了独具西藏特色的食物种类。早期,西藏地区传统的农产品有青稞、油菜、土豆、酥油、牛羊肉及奶酪等,大米、小麦当地并无生产[2]。藏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多呈现出高原生活特性,对于从事畜牧业的藏族人民来说,因日常体力需要和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,食物多以自制奶酪以及肉类等较为单一的食物为主。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藏族人来说,其食物来源则相对具有多元化的特征。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,形成了以酥油、肉食、糌粑、茶、青稞酒等为载体的多样文化。

从生产资料来看,藏族传统饮食器具也极具特色。生活在平均海拔3 400 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的藏民族,为适应特殊的自然环境,形成和发展出适合自身生存的独具地域性特色的饮食。同时也创造了与这些特定的饮食相符合的饮食文化,其中,饮食器具文化所体现出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、审美习惯、宗教信仰以及价值取向等是最为重要文化内涵[3]。藏民族有关饮食器具的记载较少,只能从西藏博物馆现存的文物和文献去探究。藏族传统的饮食器具无论是器具造型、制作材料、器具类型和装饰艺术,都有自然崇拜和农牧文明的影子,表现出极强的民族特色。

从历史发展来看,藏族传统文化更注重出世文化,对世俗文化范畴的吃饭问题未给予充分的论述和记载,仅在一些高僧大德的传记和密宗佛事仪轨中略有记载。藏族先民观念当中,今生来世两者更注重来世,且在身体力行中因果衡量的观念已根深蒂固,同时藏族赋予善良和淳朴的代名词也归功于此。在藏族餐桌礼仪方面也受到以上影响,对入座顺序、用餐礼仪、辞别方式、餐桌摆设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礼仪制度。这些礼仪制度在民俗文化的范畴中具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内涵,且历史源远流长[4]。

综上所述,西藏传统饮食文化与传统文化相适应,限于地理环境、科学技术、人文历史的影响,在饮食种类、饮食器具、饮食礼仪表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。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根植于藏民族的性格特征,藏民族的特征又反作用于传统文化,进一步强化了其对族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
二、旅游对藏民族饮食文化变迁的影响

青藏线开通后,内地与藏区的交流更加密切。神秘的西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,藏族的热情好客以及藏地深厚的文化魅力,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来到西藏旅游。2019 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4 012.15 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19.1%。其中,接待入境游客54.19万人次,增长13.8%;接待国内游客3 957.96 万人次,增长19.2%。实现旅游总收入559.28 亿元,同比增长14.1%。其中,旅游外汇收入27 907 万美元,同比增长12.9%;国内旅游收入540.44 亿元,同比增长14.1%。旅游对当地藏民的文化、观念、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具体表现在以下6 个方面。

文章来源:《当代旅游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lyzz.cn/qikandaodu/2021/0730/1657.html



上一篇: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疆智慧旅游网站的设计与实
下一篇:短视频浪潮下重庆城市旅游发展的传播分析

当代旅游投稿 | 当代旅游编辑部| 当代旅游版面费 |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|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当代旅游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