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借钱,考验当代人的关键时刻

来源:当代旅游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5-2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文 |?徐晴 编辑 |?萧祷 运营 |?肖睿 人情社会里,与钱有关的借贷往来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。借钱,永远令人苦恼,无论你是求助的那个,还是借出的那个。 有人为催债苦恼,也有人为还

  文 |?徐晴

  编辑 |?萧祷

  运营 |?肖睿

  人情社会里,与钱有关的借贷往来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。借钱,永远令人苦恼,无论你是求助的那个,还是借出的那个。

  有人为催债苦恼,也有人为还债发愁。有的人自己并不富裕,却把全部积蓄借给朋友,也有人明明有经济实力,却拒谈还钱、拒不还钱。

  几天前,我们发出问卷,想要倾听与借钱有关的故事,一天后,收到了278份关于借钱的“血泪”经历。

  在借钱与被借钱的过程中,血缘宗族、人情关系缓缓显现。有的人是姐姐,父亲来借钱,原因是给弟弟买房。有的人遇到困难,找遍朋友,对方回答说要比银行利息高一个点。有的人在追债途中,却遭到白眼、冷遇甚至对方消失。可以说,借钱是爱情的试金石,是亲情的度量衡,也是友情的晴雨表。

   借钱的原因

   千奇百怪的人生的难

  借债人没有找上门之前,谁都不知道自己会听到什么样的借钱理由。

  @Yoo 的闺蜜欠了网贷,她先找Yoo借了5000元,又希望她从借款平台贷出一万元借给自己。Yoo还在读书,没有固定收入,好不容易靠兼职和奖学金有了点积蓄,5000元是她全部的存款。但闺蜜实在艰难,甚至想去高利贷平台借钱以贷还贷,Yoo不忍心,又从网上贷款了一万元给她。

  20年前,大学老师@杰西卡 收入一般,她认识了两个女生。这两个受教育程度不高、北漂的同时要照顾樊胜美式原生家庭的女孩子,先后以“要去远方探望未婚夫”和“农村家里弟弟要结婚”的名义,借走了在当时堪称“巨款”的14000元。

  @凯莉 有一个认识了11年的闺蜜,2018年的1月,架不住导购的推销,她买了几门完全用不上的婴儿课程。购买后,闺蜜十分后悔,害怕老公说她浪费钱,便向凯莉借钱补上这个窟窿。毕业没多久的凯莉只有4000元存款,但她二话不说,拿出了一半存款给闺蜜救急。

  没到向亲友同事开口的时候,谁也不知道自己会被逼到这个份儿上。

  @老赵 刚毕业时找同事借过800块钱交房租,她是个月光族,又面临跳槽失败,如果不是同事的800块钱,她可能要在天桥底下过夜。

  24岁的@晴空子夜 曾在澳洲留学,读预科时,18岁的她认识了一个韩国的男朋友。没想到男友家里突然破产,连预科的学费都交不起。不想让男友中断学业,晴空子夜向自己的妈妈借了男友两个学期的学费。

  毕业一年后,@曹先生 准备在上海买房。那是2016年,他没有凑够首付,手机通信录和微信好友列表翻了一遍又一遍。同学、同事、亲戚、邻居,看到一个,脑子里面就想着要不要借,该怎么说出口,借不出来会不会尴尬。曹先生尝试打电话或发微信询问,最初没收到回复他还会紧张,越往后脸皮越厚,索性直接问:“手头宽裕不?多少都行。”

  @我好像被卡住了 买房时没有被“榨干”,但开始装修之后,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诞生了。装修之前她一直是借钱给别人的那个人,装修之后,她开始了漫漫借钱路,找同事、找朋友、找借贷平台,疾病随借钱而来缠上了她。

   借出和借到之后

   “还没有还钱,怎么配有幸福呢?”

  不是有钱人才会成为债主。把钱借出去的时刻,债主往往也面临了生活的困境。

  钱借出之后,@Yoo 常常失眠。所有积蓄都借了出去,如果闺蜜不按时还钱,她的生活将无以为继。她找了一家快餐店打工,每月有2000元工资。就算闺蜜不能按照承诺一个月还她1000块,至少不会有太大的担忧。

  @凯莉 的钱一借出去就是两年多。两年间,闺蜜去了澳大利亚度蜜月,在事业单位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,还像以往一样,把旅游和育儿的日常分享给她,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。每次闺蜜跟凯莉聊天,聊到最后她都只剩下两个念头:为什么有钱去旅游/玩/给孩子报班,却没钱还我?什么时候还钱?

  钱是一把双刃剑,在它被借出去后,债主被现实和催债的压力折磨,借债人则在为还不上钱或人情而愧疚焦虑。

  自从开始负债,@我好像被卡住了 的心情总是不舒畅,想做的事不敢做,想买的东西要思考再三。那种感觉很憋屈,没钱让心里空落落的,说话都没有底气了。

  21岁的@竹席先生 也一样,他在失业后曾向表姐借钱,钱到手后却“挺不直腰板”,自觉低人一等,甚至不想跟表姐再产生交集。首先是没钱还,其次是自己买了新手机,而表姐自己都没换。竹席先生很羞愧,只能期待找到工作后马上还钱。

  @起子馍 刚刚出国留学时,找家境优渥的堂妹借了4000块钱。妹妹虽然没催,但她却觉得她们的关系有了微妙的转变。她不敢让妹妹看到自己的朋友圈,生活里的快乐和悲伤她都不再与妹妹分享,“如果说去和朋友吃饭郊游,怕妹妹觉得我有钱了,但那只是必须有的社会交往;如果有了难过或委屈也不敢和妹妹抱怨,怕误认为我又要找她借钱。”

  有一次,她和朋友在歌剧院看歌剧——那一场票价不菲,但是是导师送的票。起子馍一时兴奋,发到了网上,妹妹也许只是无心点了个赞,说了一句“真高端啊”,却把她吓得出了一头汗。

  没能还上钱的一个深夜,她望向天空,有几颗星星闪亮亮地镶在一片蓝里,她突然觉得一切都很好,但感到幸福的一刻,她顿了一下,突然站直了身子,“我还没有还钱,怎么配有幸福呢?”

   催债的“决战”时刻

   “姐姐没还钱,却连续买了两套房”

  鼓足勇气催促还钱的债主,往往要有很长时间的心理斗争。@小解 催促对方还钱的时候打了长长的一段文字,整理出了5条需要拿回借款的理由。信息发出的一刻,她觉得心跳咚咚的,手机声音一响,她甚至都不敢第一时间查看,怕失望。

  @江女士 曾经放弃自己买房的时机,借钱给姐姐买车和车库。姐姐许诺一年内返还,并未兑现。江女士的母亲早逝,她把亲情看得很重,姐姐是她为数不多的至亲,可还钱的过程实在让她心寒。

  三年过去了,江女士需要做手术,她催促姐姐在2到3个月内还钱。姐姐没还钱,却连续买了两套房。

  @Fyf 被同学以买房子的名义借走6万,通过其他朋友才知道根本不是买房子,而是这位同学被骗了几十万,周围的朋友都被她借过钱。两年里Fyf锲而不舍地要钱,断断续续拿回了3万,但最近,这位同学彻底失踪,手机拉黑,微信不回,另外3万无从追回。Fyf说,他再不会借了,谁问我借钱谁就不是朋友。

  2016年,@Sophia 入职了北京的一家外企,工资待遇还不错,近几年她终于攒了点钱,想存够首付给父母买套房子住。可家里的三个兄弟频繁来借钱。

  大哥陆续借了三次,共计16000;二哥借走了5000,一个表弟借走了2000。借钱时,没人问过一个女孩子在偌大的北京过得好不好,辛不辛苦;钱借走后,也没有任何人主动提起还款的事。

  Sophia时时疑惑:为什么这些亲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自己的善良和软弱?想起刚到北京时,Sophia需要租房,押一付三,钱不够,她向兄弟们借,一毛钱都没借到。她只好用白条租了房,一年利息2000元。

  对于借款人而言,还清欠款的那一刻,是最能真实面对人生的一瞬。被债主要求还钱时,@小晃 正坐在债主的对面,那是冬天的室外,离允诺的期限还有半个月,汗却已经湿透了背心。

  小晃当天就借了网贷,深夜,结束打工之后,网贷到账,她立马把钱打了过去,代表着钱的数字只在她的账上冒了个头,又匆忙掉头转走。虽然要面对着网贷的高额利息,但是她觉得,“信任和尊严,比利息更重要。”

  @曹先生 在借钱之后一直保持待机状态,债主们什么时候需要还钱,提前说一声,他尽快准备。虽然是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可还钱的时刻最让他激动,因为这意味着心里的一部分压力即将卸载。但钱还完了,人情还欠着。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,新的压力又来了。

  借钱虽然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,但最终造成的影响很可能以家族为单位。

  今年23岁的@他勃罗 没有借过钱,却一直生活在借债的阴影中。她的大伯年轻时沾染毒品,又落下了花钱无度的毛病。除了向家人借钱,大伯和所有能借钱的亲戚,甚至是小时候的邻居都借了个遍。

  大伯的外债最终变成了爷爷奶奶的外债。不断有人上门来讨债,有熟悉的面孔,也有完全不认识的、说着听不懂的方言的人,因为语言不通,对方反应激烈,爷爷一度报警寻求保护。

  他勃罗常常听到爸爸的手机响铃却不接,那是债主们打来的电话。有一次,爸爸让她接电话搪塞对方,就说爸爸不在家里。那是她为数不多的一次撒谎,挂掉电话,她脸红心跳。

  后来家里拆迁,全家人收到补偿,欠下的外债总算还清。大伯分到了几十万,但没有多久,他又开始借钱了。昔日的阴影再次浮现,像噩梦一样缠绕着整个家庭。作为旁观者,她希望,家里的长辈能够再无情一点。

   追债未果之后

   “不借只是一时不快,借了可能就是仇人了”

  追债不利,有人丧失了对金钱关系的信任。两个女孩人间蒸发之前,大学老师@杰西卡 只收回了1000元欠款。从此,她对募捐活动都感到麻木,忍不住怀疑他们困境的真假。

  @霁月 的小姑妈投身养殖业十年,陆续借走了家里的30多万,不仅没有还过钱,只要向她提起这件事,就会引来破口大骂。受小姑妈的影响,霁月不会随便找人借钱或借钱给人。在她看来,骨肉至亲或极好的朋友发生大事可以借;但如果是抹不开面子或不分青红皂白的“帮扶”,完全没有必要。

  @开心 的爸爸生病之后曾向叔叔借款1万元,这笔钱引来了自己家和叔叔家的纠纷。她认为,没有什么事不要借钱或被借钱,除非紧急或者关乎人命,并且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。

  @人称刘大华 五年前被好兄弟借走了10万元,此后才知道兄弟拿去赌博了。去年,他逼着对方创建了一份自动仲裁的欠条,约定分两次还钱。信任崩塌之后,他总结:不要盲目相信一个人,哪怕是曾经最好的兄弟。现在他基本不会借钱给朋友熟人,做生意的例外,但也会跟双方签一份借款协议。

  也有人发誓再也不借钱出去。闺蜜借钱则改变了@凯莉 的观念,信任一旦被消耗了就很难找回来,她不再相信友情和人品,连自己也不再相信,经常跟朋友说,“如果我问你们借钱了,千万别借给我。”

  跟姐姐彻底闹僵的@江女士 收起了“血浓于水”的想法。遇到来借钱的,她一律不借。“不借只是一时不快,借了可能就是仇人了。”

  @云云 在损失了35000元之后感慨,以前觉得借钱的原则是“救急不救穷”,现在发现连急也不能救。一旦钱借出去,要么损失情分,要么损失钱财,或者二者都损失。

  在收到的问卷中,大多数人多是如此,表示“救急不救穷”、“有欠条会借”、“人品好会借”、“至亲会借”。除此之外,我们也看到了一个“是本人的情况下就借钱”的答案,来自一个叫@大哥 的22岁女孩,她还保留着对人朴素的信任感。

  北京男孩@今昔 也是为数不多的愿意主动借钱出去的人。去年他看到处于困境中的同事含泪给朋友发信息,便决定帮她一把,主动提出借给同事15000块钱,约定每个月还2000左右,实在紧张就放一放。

  借钱的几周后,今昔的公司解散,他不得不依靠存款生活,生活压力骤增。他和同事两个人的关系也变得微妙,无法自然地聊天,说出每句话都像在暗示还钱,尽管他并没有这个意思。

  但今昔从未后悔过。他认为同事能够让自己信任,有还钱的能力,又确实遇到了突发事件。差不多半年,钱还得差不多了,这证明自己没有看走眼。

  47岁的@tiger 是一个公益活动的组织者,只要发现身边的人确实遇到难事,他也会借钱出去,不假思索。即便只是100元,或者更少。

  他还记得1992年的冬天自己为了大学里的吃饭问题发愁,家中贫穷,母亲又生病,他给已经南下打工的女朋友连续写了三封信,提到借钱和对未来的规划。回信收到了,但却对“钱”只字不提。在那个学校帮扶还不是很健全的年代,他曾经感受到绝望和无助。

  在tiger看来,有时对方真的需要帮助,哪怕只有一次,却有可能救命。

  来源:每日人物

文章来源:《当代旅游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ly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528/338.html



上一篇:环球融创当代艺术中心在晋宁启幕
下一篇:环球融创当代艺术中心已正式启幕

当代旅游投稿 | 当代旅游编辑部| 当代旅游版面费 |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|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当代旅游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