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当代旅游》栏目设置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收稿方向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投稿方式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征稿要求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刊物宗旨[05/28]
贾樟柯:当代生活对我最有吸引力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贾樟柯 著名导演,1970年生于山西汾阳,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。代表作《小武》《站台》《任逍遥》《三峡好人》《二十四城记》《海上传奇》《山河故人》等。 尊重过去的自己
贾樟柯 著名导演,1970年生于山西汾阳,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。代表作《小武》《站台》《任逍遥》《三峡好人》《二十四城记》《海上传奇》《山河故人》等。
尊重过去的自己
哪怕那时很幼稚
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后,7月25日,主办方特别为贾樟柯举办“导演大师班”,精心准备的贾樟柯谈到了他对电影、文学的认识,也谈到了他在疫情期间的思考和创作。
“疫情期间我还是挺适应的,就是工作节奏慢了,但其实平常也不是天天拍电影,拍完一部电影也有一两年的沉浸期,看书、写作。”贾樟柯说,因为去年刚刚拍完纪录片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,新的影片正在筹备期,所以从个人创作来说没有那么多压力,就在家写剧本,写文章,积蓄力量。不过,由程耳执导、贾樟柯担任男主角的电影《不浪漫》因为疫情一直没开机,所以要想从大银幕上看到贾樟柯的表演,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。
虽然经历了疫情,但贾樟柯和他的团队一直没停下脚步。今年上海电影节由鹏飞导演,贾樟柯与河濑直美导演合作监制的《又见奈良》入选金爵单元,另外还有跟陌陌影业合作的《不止不休》,包括他公司投资的泰国导演阿彼察邦的《记忆》,都在推进中。贾樟柯说:“很高兴跟年轻导演合作,因为我自己的成长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,现在自己有一些能力,也会尽量去挖掘年轻导演,让他们有机会展现才华。”
贾樟柯在大师班上谈道,电影工作者什么年龄就去拍什么电影,不要否定过去的自己:“我28岁拍《小武》,现在50岁,再看那部电影一定有稚嫩的部分,但一定不能改,因为那是我28岁的认识和理解,带着那个年纪的体力,要尊重那时的自己,哪怕是幼稚的。人30岁时的认识和40岁时的认识肯定不一样,50岁时拍电影的体力跟30岁时也不一样。电影最终会回到作者论,带着这个作者所有的优点、缺点、体力、情感状态,那个时候正在热恋,可能拍出来就是热恋状态的电影,那个时候正在失恋,拍出来的就是失恋的电影,所有的生命信息拍出来之后就是这样的,不要再改变它,要尊重它。”
上海电影节是疫情暴发后第一个恢复举办的电影节,虽然仍是线上线下结合,但能够开幕也说明疫情防控取得了成果。贾樟柯表示:“从我读大学时有第一届,至今上海电影节已经举办了23届,祝上海电影节青春永驻,一直能获得全国乃至全球电影工作者的拥戴。”
经历疫情后
电影期待新方法、新叙事
记者:疫情期间您拍了短片《来访》,能否谈谈您的构思,最想表达的是什么?
贾樟柯:《来访》是受希腊一个电影节的邀请拍摄的,就在我的办公室,跟摄影师还有两个演员,用一部手机拍了一天,三分多钟,讲疫情改变了社交方法,也带来我们对常态生活的怀念,包括两个人坐在屋里看电影《山河故人》里人山人海的片段。我后来给荷兰一个电影杂志写了一篇文章,结尾就说希望我们战胜疫情,电影工作者拍出新的电影,我们重新回到电影院,重新肩并肩坐在一起,这是人类最美的姿态。
记者:前段时间处在停工状态,您在做什么?
贾樟柯:我在疫情期间生活可以分成前半程和后半程,1月份开始我一直在北京,每天写作,写了很多文章,最大的收获是答应“理想国”做一个普及性的有声读物,写了十二讲,七万多字,也写了两个剧本。只是不能外出,有一种封闭感,后来就从北京回了老家,在老家的村里住了三个多月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变成一个农业人,改变了生活规律。主要还是在写作,作为写作时的调剂,也弄弄庄稼,弄弄菜。它让我对中国社会有了一种新的理解,我们国家为什么这么有韧劲儿,这跟我们有广阔的农村有关。很多在城市打拼的人,在乡村都有家,有这样一个“战略后方”,家门口可以种点儿西红柿、豆角,生活很踏实。所以我觉得要保护我们的农村。过去我们常说贴近生活,疫情回乡给了我很多新的认识和思考,做电影就是表现自己对生活的反应,这些崭新的感受会呈现在我未来的电影里。疫情好转得到控制后,我做得比较多的是为行业的复工、复产做一些呼吁、努力。因为整个一百多万从业人员的电影业也得复工、复产,很多人的生计也得维护、维持。
记者:以您电影艺术家的角度来看,疫情对人的精神生活有哪些影响?
贾樟柯:我觉得有弊就有利。疫情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,给电影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,大家都在尽量减少这种危害。但相应来说,也带给了我们思考,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事,比如旅游、看电影,我们会去重新理解,会让我们更加珍惜。我相信疫情之后电影工作者能拍出更有电影感的电影,能拍出更适合在大银幕看的电影。因为我们经过一百多天没有电影的日子,我们重新理解了这个媒介,为什么要有电影院这样的画面去展示,电影院的美感在哪,美学在哪?观众也经历了疫情,他们渴望看到新东西,这个新东西是什么?这是电影工作者应该去探索的。我觉得,人们可能渴望看到当下生活,真实生活,希望获得心灵回应,需要新作品,新的电影语言,新的方法,新的叙事,而不是说,以后电影院没人了,都去网上看了。
文章来源:《当代旅游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ly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810/4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