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国家博物馆之《中国素描》:现当代著名美术家

来源:当代旅游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3-1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淡淡的笔印勾勒出黯淡的身影,寥寥数笔,却画出了形象的边际,没有多余的色彩,只剩下逐渐泛黄的纸张和朴素的暗色。这是一个几近黑白的世界,却能够给予内心平静与富足。本期


淡淡的笔印勾勒出黯淡的身影,寥寥数笔,却画出了形象的边际,没有多余的色彩,只剩下逐渐泛黄的纸张和朴素的暗色。这是一个几近黑白的世界,却能够给予内心平静与富足。本期的GM告别了尘封已久的古代文物,送走了美爵艳丽的国画花鸟,着眼于简单而又平实的素描,为大家带来了展于国博的“中国素描——现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邀请展”。


素描,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语言之一。它可能略显枯燥,却是诸多美术创作的基础。它历经寒暑,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逐渐落地生花。此次展览共展出120余位现当代艺术家创作的280余件素描作品,希望以此来系统回溯中国素描艺术的百年发展历程。所以,就让我们在这暗绿色的背景墙中,一同来欣赏艺术大师的素描杰作吧!



曾几何时,中国的美术教育开始逐渐西化,老师站在讲台上,静静地铺开一块白布,并放上苹果、梨、花瓶等物品,坐在教室中的学生们拿起铅笔,默默地在纸上勾勒着十字、刻画着静物的样子……

20世纪初,以徐悲鸿、潘玉良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远赴东洋、欧美,学习西方艺术,开启了中西结合的艺术之路。他们开办新式教育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,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。

素描,作为一种以写生为主的绘画方式,给予画者与观者的不只是结构上的分解技巧,还有单纯且直观的绘画语言。


素描虽不及国画优雅,也不似漫画夸张,但那抹深沉的黑褐色却独具魅力。纤细笔尖划过的地方,是画纸上健硕精炼的男子,虽然色彩单调,却也热烈深沉。此次展览以徐悲鸿的《男人体》为开篇,拉开了生动鲜活的素描艺术的幕布。此作品为徐悲鸿1924年留学法国时所作。他一生所作素描不下千幅,以肖像和人体画居多。




素描,就像绘画中的照相机,画者用简单的工具刻画着对所绘事物的情感。很多人在看到这幅名为《父亲》的作品时会认为画中的人物是罗中立的父亲,其实,画中的老者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。这幅作品在正式创作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。


20世纪70年代,罗中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,看到了在厕所旁为了掏粪当肥料而守候良久的农民。就是这样一位与除夕夜欢聚氛围格格不入的老者,触动了他的心绪,于是有了创作此画的念头。

待到初稿成型时,罗中立发觉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似乎并不合适,继而决定奔赴大巴山找寻最初的创作灵感。在不断地调整中,他决定将画作的呈现效果改为以肖像为主,并将目光聚焦于历经浩劫、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父亲们。故此,在最终版的设计中,他省去了所有场景,以简单的纯色为背景,绘就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,取名为《父亲》。

画中老者的面容感染着每一位驻足的观者,历经沧桑的脸庞展露着平和的微笑,也透露着画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情感。然而似乎也只有这样,人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,那来自“父亲”的、无言的凝视。



笔尖在纸上的每一次晃动,都是一支优美的舞蹈。方寸间的形神兼具都源于画者的潜心钻研。

靳尚谊,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,后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。他是典型的技术派,一生都在钻研绘画技巧、研究色彩与结构,用尽可能简练的构图来描绘变幻万千的人物肖像。

靳尚谊在创作中通过解构研究对象,从解剖学的角度思考人体的中线和对称性,并借用简洁、细腻的笔触准确地画出器官的不同位置。通过不断地研究与磨炼,他结合了“古典法”和“分面法”,着重强调了肖像中的“体积感”,继而用这种形式来体现人物肖像的内在精神。


文章来源:《当代旅游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ly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3/952.html



上一篇:当代艺术首饰,创新材料匠心独运的手艺,颠覆
下一篇:他的字气韵静雅、独得一体,堪为当代书法字画

当代旅游投稿 | 当代旅游编辑部| 当代旅游版面费 |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|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当代旅游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13319577021(微信同号) 投稿邮箱:kf@400qik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