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当代旅游》栏目设置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收稿方向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投稿方式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征稿要求[05/28]
- · 《当代旅游》刊物宗旨[05/28]
国家博物馆之《中国素描》:现当代著名美术家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淡淡的笔印勾勒出黯淡的身影,寥寥数笔,却画出了形象的边际,没有多余的色彩,只剩下逐渐泛黄的纸张和朴素的暗色。这是一个几近黑白的世界,却能够给予内心平静与富足。本期
淡淡的笔印勾勒出黯淡的身影,寥寥数笔,却画出了形象的边际,没有多余的色彩,只剩下逐渐泛黄的纸张和朴素的暗色。这是一个几近黑白的世界,却能够给予内心平静与富足。本期的GM告别了尘封已久的古代文物,送走了美爵艳丽的国画花鸟,着眼于简单而又平实的素描,为大家带来了展于国博的“中国素描——现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邀请展”。
素描,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语言之一。它可能略显枯燥,却是诸多美术创作的基础。它历经寒暑,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逐渐落地生花。此次展览共展出120余位现当代艺术家创作的280余件素描作品,希望以此来系统回溯中国素描艺术的百年发展历程。所以,就让我们在这暗绿色的背景墙中,一同来欣赏艺术大师的素描杰作吧!
曾几何时,中国的美术教育开始逐渐西化,老师站在讲台上,静静地铺开一块白布,并放上苹果、梨、花瓶等物品,坐在教室中的学生们拿起铅笔,默默地在纸上勾勒着十字、刻画着静物的样子……
20世纪初,以徐悲鸿、潘玉良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远赴东洋、欧美,学习西方艺术,开启了中西结合的艺术之路。他们开办新式教育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,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。
素描,作为一种以写生为主的绘画方式,给予画者与观者的不只是结构上的分解技巧,还有单纯且直观的绘画语言。
素描虽不及国画优雅,也不似漫画夸张,但那抹深沉的黑褐色却独具魅力。纤细笔尖划过的地方,是画纸上健硕精炼的男子,虽然色彩单调,却也热烈深沉。此次展览以徐悲鸿的《男人体》为开篇,拉开了生动鲜活的素描艺术的幕布。此作品为徐悲鸿1924年留学法国时所作。他一生所作素描不下千幅,以肖像和人体画居多。
素描,就像绘画中的照相机,画者用简单的工具刻画着对所绘事物的情感。很多人在看到这幅名为《父亲》的作品时会认为画中的人物是罗中立的父亲,其实,画中的老者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。这幅作品在正式创作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。
20世纪70年代,罗中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,看到了在厕所旁为了掏粪当肥料而守候良久的农民。就是这样一位与除夕夜欢聚氛围格格不入的老者,触动了他的心绪,于是有了创作此画的念头。
待到初稿成型时,罗中立发觉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似乎并不合适,继而决定奔赴大巴山找寻最初的创作灵感。在不断地调整中,他决定将画作的呈现效果改为以肖像为主,并将目光聚焦于历经浩劫、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父亲们。故此,在最终版的设计中,他省去了所有场景,以简单的纯色为背景,绘就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,取名为《父亲》。
画中老者的面容感染着每一位驻足的观者,历经沧桑的脸庞展露着平和的微笑,也透露着画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情感。然而似乎也只有这样,人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,那来自“父亲”的、无言的凝视。
笔尖在纸上的每一次晃动,都是一支优美的舞蹈。方寸间的形神兼具都源于画者的潜心钻研。
靳尚谊,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,后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。他是典型的技术派,一生都在钻研绘画技巧、研究色彩与结构,用尽可能简练的构图来描绘变幻万千的人物肖像。
靳尚谊在创作中通过解构研究对象,从解剖学的角度思考人体的中线和对称性,并借用简洁、细腻的笔触准确地画出器官的不同位置。通过不断地研究与磨炼,他结合了“古典法”和“分面法”,着重强调了肖像中的“体积感”,继而用这种形式来体现人物肖像的内在精神。
文章来源:《当代旅游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ly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3/9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