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当代散文|父亲的精神遗产

来源:当代旅游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5-2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文/侯凌肖 严父虽去世多年,但他言传身教的家训家风精神遗产,将是子、孙后代永远传承的精神财富。 父亲不识字,一生坎坷,艰苦朴素,敬业勤奋。很早以前,父亲拜泥瓦匠人尹自

文/侯凌肖

严父虽去世多年,但他言传身教的家训家风精神遗产,将是子、孙后代永远传承的精神财富。

父亲不识字,一生坎坷,艰苦朴素,敬业勤奋。很早以前,父亲拜泥瓦匠人尹自立为师。由于父亲聪颖敏慧,勤学苦练,很快便掌握了材料砖、飞檐斗拱、飞禽走兽等古建筑技艺。所以,深受师傅的喜爱和赏识,不久便成为鄄城一带小有名气的泥瓦匠师傅。

解放前,父亲的“第一桶金”,是用诚信换来的。父亲的那些往年旧事,也常被建筑界同仁传为佳话。

在新中国成立前夕――1948年,我县建设烈士陵园即将竣工,纪念厅内急需一些条几桌椅,父亲的外甥张希杰〈我表哥)是远近闻名的木工匠人,他有幸揽下了这项活儿,在制作桌椅期间,表哥认识了费子厚校长。一天,表哥与费校长闲聊,从费校长口中得知:烈士陵园东边要建“平原省鄄城县第一中学”教室,并要求找个建筑班。

表哥回到家,找到父亲提起了一中建房之事,父亲十分高兴,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第二天就见到了费校长,双方提出了一些条件和要求,双方商定了价格,订立了一个口头协议。就这样,全校第一栋6间教室,被父亲承包了下来。

费校长、表哥和我父亲互帮互信的关系,是靠彼此的诚实守信建立起来的。父亲做事不浮夸,扎实厚道的品格,赢得了良好信誉。下面的几件小事也印证了这一点。

人们常说: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搞建筑的父亲深谙这一道理。在第一排教室挖好地槽、填好上3:7灰土、打完夯后,工作认真的老校长到工地查看,说道:千万要把基础打实哟!父亲回答说:“费校长,您放心!咱现在在地槽各边上挖上两三个坑,浇上水,到下午上班时看水渗下去没有,如果渗下去,咱再打。”下午两人相约到工地看个究竟,结果水都没有渗。费校长看后笑了,连声说:“好!好!好!”。竖起大拇指夸赞父亲办事实在。

宁愿自己吃亏,也要垒好诚信的“根基”,这也是父亲坚守的信条和秉性。

因建房承包价格低,工人工钱合不住。为了兑现费校长的口头协议,只好让民工用夜间加班的方式来弥补。当时还没有用过电,只能用腊烛照明。在加班时,被费校长路过时发现,第二天费校长找到父亲便问道:“昨天晚上,咱们的工人白天干了一天活,都够累了,为什么还要晚上点腊烛加班?”父亲给他说明了加班的原因。费校长严肃地说道:“那不行,价格说低了,我们可以再给工人增加钱,也不能让工人同志加班加点。”接着,费校长又说道:“过去资本家剥削工人,如今新社会,我们还能剥削工人吗?!”停了停他又对父亲说:“以后我们不能剥削工人,少给工人钱,但是也不能多要国家的钱。实事求是,一切都好办。”

在这种互诚互信的默契下,所有一中的活,都不用提前讨价还价了。

建国之初,我县是没有工会组织的,1952年才设立了工会,当时闫海朝为工会主席,在他的领导组织下,有七个建筑班组成了建筑工会七级层,推选我父亲为建筑工会主席。县里每次召开大会,费校长以党外民主人士参加会议,到主席台就座。当时父亲是唯一的工人阶级代表到主席台就座并讲话。父亲没文化,讲话时虽说些老俗语、大实话,但因接“地气”,人们却听得津津有味。

父亲入党时,还是深交挚友费校长当的介绍人呢。

1952年10月,父亲带头组建了鄄城县建筑手工业联社,并任社长职务。同年,被鄄城县工会推举为县建筑工会主席。1953年4月改组为鄄城县建筑社,时任理事会主席,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58年改组为县建筑公司,父亲曾历任主任、工会主席、经理职务。在任期间,曾被推选为鄄城县2至5届人大代表,1975年光荣地出席了省劳模大会。由于特殊的经历和显著的业绩,深受领导和建筑界同仁的爱戴和尊重。父亲被历届公司领导尊称为“公司奠基人”、“老前辈”、“老元勋”等,因此,我深为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。父亲一生重德守信,注重培养后人,他把自已平生所学,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门徒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农村生活十分困苦,人们为了养家糊口,青壮年都想学门泥瓦技术。因父亲技术精湛,为人忠厚善良、和蔼可亲,所以拜父亲为师的徒弟众多。尽管父亲那时工资微薄,月工资只有46元,但听说徒弟中有人遇到困难,他都会热心相助,无论钱与物,从不吝啬财物。俗话说:“饱时一斗,不如饿时一口”,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,父亲的宽宏大量,让被帮助的徒弟们感激万分。

文章来源:《当代旅游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ly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520/1375.html



上一篇:当代散文|姐姐
下一篇:「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家」——姚厚武

当代旅游投稿 | 当代旅游编辑部| 当代旅游版面费 | 当代旅游论文发表 | 当代旅游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当代旅游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